煤炭去產能迫在眉睫
——市場倒逼與政府支持相結合,化解產能與轉型升級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
我省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兩淮煤炭基地是國家首批規劃建設的國家級億噸大型煤炭基地。隨著煤炭市場供求關系轉變,煤炭價格大幅下跌,我省煤炭企業也全面虧損。過剩產能對市場正常有序運行造成嚴重阻礙,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
從全國看,目前煤炭產業產能利用率低于70%。從安徽看,近年來通過多措并舉化解過剩產能,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二五”期間,全省煤礦數量減少至57處,下降45%。但受產業結構制約,煤炭行業去產能形勢仍較為嚴峻。2015年我省國有四大煤炭行業虧損達95億元以上,同比增虧102%。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把《實施意見》作為安徽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體系的重要方面。”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結合省情實際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在多輪研究討論、充分借鑒吸收、反復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編制了我省《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市場倒逼與政府支持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用法治化、市場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煤炭企業承擔化解過剩產能主體責任,政府給予資金獎補和政策支持。化解產能與轉型升級相結合,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探索保留產能與退出產能適度掛鉤;通過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優化組織、技術和產品結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把省屬煤炭企業化解過剩產能作為重點,率先取得突破;落實好各項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穩妥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通過企業內部分流、轉崗就業創業、內部退養、托底幫扶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處理好企業資產債務,確保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