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傳統的供暖鍋爐為燃煤鍋爐,燃氣鍋爐的生產歷史很短,大部分廠家均在九十年代初才開始引進國外技術進行生產。且一般只能做到10噸左右的燃油、燃氣熱水鍋爐,規格再大一些的基本沒有生產經驗。國外鍋爐公司有二百多年的鍋爐生產歷史,其燃氣鍋爐的生產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始的,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生產歷史。德國鍋爐憑借其雄厚的實力,精湛的技術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一。鍋爐本體鋼材國外的熱水鍋爐選用德國著名鋼廠生產的17Mn4優質錳鋼,其性能相當于國內生產蒸氣鍋爐選用的16Mng的錳鋼(國內生產熱水鍋爐通常選用20g,其強度和韌性劣于17Mn4)。
臺性能良好的全自動油(氣)燃燒機裝在一臺鍋爐上,是否仍具有同樣良好的燃燒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者的氣體動力特性是否相匹配。良好的匹配才能發揮燃燒機性能,保證爐膛的穩定燃燒,達到預期的熱能輸出,獲得鍋爐的良好的熱效率。氣體動力特性的匹配一臺,單體式全自動燃燒機象是一臺火焰噴射器,把火焰噴進爐膛,在爐膛內實現完全燃燒并輸出熱量;燃燒機廠家對產品的燃燒完全度的測定是在特定的標準燃燒室內進行的。所以一般把標準實驗的條件就作為燃燒機與鍋爐的選用條件。這些條件歸納起來就是:
(1)功率;
(2)爐膛內的氣流壓力;
(3)爐膛的空間大小和幾何形狀(直徑與長度)。
所謂氣體動力特性匹配,也就是指滿足這三個條件的程度。功率燃燒機的功率是指充分燃燒時,其每小時能燃燒多少質量(公斤)或體積(m3/h,標準狀態下)的燃料,同時也給出相應的熱能輸出而鍋爐標定的是蒸汽產量,同時也標出燃料消耗量,選用時兩者必須匹配。
爐膛的大小和幾何形狀的影響對于鍋爐而言,爐膛的空間大小,在設計時首先決定于爐膛的熱負荷強度的選取,根據它可以初步確定爐膛的容積。爐膛容積確定以后,還應確定其形狀和尺寸,設計原則是充分利用爐膛的容積;盡量避免死角,要有一定深度、合理流向,保證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使燃料在爐膛內完全燃燒,換句話說,讓燃燒機噴出的火苗在爐膛內有足夠的停留時間,因為盡管油霧粒很小(<0.01mm),在噴出燃燒機之前已經混氣點火并開始燃燒,但不夠充分。若爐膛太淺,停留時間不夠則會發生不完全燃燒,輕者排氣CO超標,重則冒黑煙,功率達不到要求。因此,在決定爐膛深度時,應盡量符合火苗的長短,對于中心回燃式的還應加大出口處的直徑,保證回流燃氣所占的體積。爐膛的幾何形狀主要影響氣流的流阻和輻射的均勻性。一臺鍋爐要經過反復的調試才能與燃燒機有良好的匹配。
流阻大的鍋爐要求燃燒機的壓力要高,對一臺特定的燃燒機,其壓頭有一最大值,對應最大風門,最大空氣流量狀態。進氣節風門變化時,風量和壓力也跟著變化,燃燒機的出力也跟著變化。風量小時壓頭小,風量大時壓頭高。對于一臺特定的鍋滬,進來的風量大時,流阻跟著變大、使爐膛的反壓提高,爐膛的反壓提高又抑止然燒機的出風量,所以,選用燃燒機時一定要了解其功率曲線,做到合理匹配。
燃燒機匹配國內燃油燃氣鍋爐生產廠商用進口的燃燒機或進口燃燒機的核心部分來匹配自產的鍋爐,處于試配套階段,因此不能在所有鍋爐規格型號上與燃燒機匹配。具體來講燃燒器的火焰長度、直徑與爐膛的直徑、長度匹配較差,大大降低了燃燒器的效率,而且由于受熱不均勻,導致鍋爐的局部應力過強,使用壽命受到影響。

(編輯:yiming)